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藏区工作,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大思想,进一步强调了藏区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对藏区工作给予了特殊重视和支持,这是全局的需要、时势的需要、战略的需要。而“9+3”作为四川省的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四川藏区孩子的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镜头一】那天已是晚上11点过,全校的领导及老师没有一个下班,还有我们的部分同学,他们都在焦急的等待,等待迎接从甘孜州远道而来的“9+3”同学,这其中就有一个老师,他心中还在想象他的帮扶对象彭错多吉长什么样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转眼这已是近六年前的事了。
他,名叫刘川蛟,1983年8月出生,于2006 年7月毕业于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学一级教师,参工后一直在四川省邻水县职业中学工作至今,2009 年9月接触“9+3”工作,一直担任“9+3”班主任工作,现任2014秋“9+3”班主任兼学校“9+3”办公室干事。他是学生眼中的好科任教师、好班主任、好管理老师。
【镜头二】学生眼中一丝不苟的科任教师
刘老师知道,藏区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农牧区,生活节奏缓慢,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文化基础差,与内地同学存在一定差距。为此,他逐一找“9+3”学生谈心,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文化基础和社会阅历,并逐一地建立台账,以便在教育教学中因材施教,他还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帮孩子们补习文化知识。
2012级的呷马益西刚到校时连普通话都听不大明白,汉字也不认识几个,刘老师给他买了字典,课余时间经常陪他学习,还在班级开展内地优秀学生与“9+3”的结对帮扶活动,指导内地结对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多和他聊天交流,从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等方面入手,促进了性格内向的他和本地同学的融合,一学期后呷马益西的汉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不仅能和同学们正常交流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由于藏区的孩子有很多都是第一次走出大山,走进相对繁华的城市,他们对很多事物都很有新鲜感和好奇感,虽然文化基础差,但是动手能力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上实训操作课的时候,刘老师对“9+3”同学耐心指导,鼓励同学们细心操作,大胆提问。在教学分组时,把他们和本地同学一起组队,充分考虑了和“9+3”同学一组的本地同学,不仅成绩好而且要善于交流富有耐心。这样不仅让“9+3”同学的技能得到了较快提升,也有效笛促进了两地学生的融合,题目不仅成了学习上的好伙伴,更成为了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在刘老师的努力下,他所带的“9+3”同学在历届校技能大赛上面屡创佳绩,为其他“9+3”同学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镜头三】学生眼中有爱心,有责任心的班主任
藏区“9+3”的孩子大部分处于十六岁左右,正是身心发生巨变的重要阶段,远离故土,远离亲人,千里迢迢奔赴内地求学,如同幼苗茁壮成长需要阳光一样,渴望关怀与爱护。学生在这几年的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问题,一系列的困难,思乡心切,成长烦恼,学习困惑,心里障碍,情感缺失,甚至陷入早恋的迷茫。尤其在这三年期间,学生几乎一直呆在学校,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社会实践的机会少;回家与亲人团聚,享受家庭的温暖的机会也很少。学校成为他们主要生活的环境,老师成为陪伴他们身边,指引他们成长的主要教育者,人生的引路人,心灵相依的亲人。
鉴于此,刘老师用爱为学生导航,用爱与责任为藏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藏区的学生入校不久就是中秋国庆长假,在这人地两疏的地方,孩子们很迷茫,刘老师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带着孩子们参观邓小平故居,给同学们当导游,抓住这实地参观的机会给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同学们知道新中国的今天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民族团结才能换来国家的安定,祖国的统一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和富强,才有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教育同学要珍惜今天的生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为自己的家乡发展,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学习。在这节日里,刘老师还自费请班上的“9+3”同学出去聚餐,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多一份家的感觉,少一份苦闷的思念。
一天,有个叫达瓦泽仁的同学问刘老师:“老师,你们这里怎么没有天呢?”他感到很奇怪,看着天空反问道:“难道我们头上的这不是天吗?”“那不是,没有蓝天也没有白云,我都好久没有看见天了。”他回答道。听到这里,刘老师知道,孩子们想家了,他们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生活习惯,面对这一切新的事物,他们有待适应和消化。为此,刘老师和班委一起商量决定给“9+3”同学过一次集体生日,这次集体生日上,刘老师听见了那优美浑厚的藏歌,看见了豪迈的藏舞,还和同学们一起跳起了歌庄,不仅一定程度上消除了“9+3”学生的孤寂感,更增进了两地提醒的了解,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刘川蛟老师就是这样,以爱导其行,以爱暖其心。作为藏区“9+3”学生班级的班主任,他捧着一颗“爱心”去温暖学生,把他的“爱”无私地撒向学生,让学生感到无比的幸福。学生生病时,刘老师带他们寻医问药,垫付医药费,甚至昼夜陪护;学生学习松懈时,刘老师与他们交心谈心,督促他们勤奋学习;学生缺乏信心时,刘老师及时沟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学生遇事冲动或发生矛盾纠纷时,刘老师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配合藏区管理干部,耐心教育,妥善处理,督促学生克服缺点限期改正;发现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时,刘老师总是亲自或安排成绩好的同学予以单独辅导;学生违纪违规时,刘老师积极配合学校,按照“三禁两不”和“中职学生行为十不准”的要求严格处理,重视善后工作,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强烈的法纪意识;学生取得进步时,刘老师予以及时的鼓励表扬,希望他们继续努力,把自己培养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老师在给予学生关爱的同时也严格要求,严中有爱,爱中有严。针对“9+3“学生,刘老师难能可贵的是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因为“爱之深责之切”的缘故,让孩子们在“责之越切”时体会到温暖的力量和幸福的感觉。记得2011级有个学生,刚进校时,旷课、打架、抽烟,开始一段时间对他的批评教育,看不到什么效果,但刘老师没有灰心,也没有放弃。他知道那名学生患有慢性的胃病,一直在吃药,开学一个月以后,他妈妈从家里开了中药寄到学校,于是刘老师决定亲自给学生煎药。从此,每天早、中、晚学校都有一道刘老师领着装满重要的保温桶这亮丽的风景,教室里也都有刘老师督促那明天下按时喝药的感人画面,如此一干就是两个月。人心都是肉长的,这名“9+3”同学被刘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陋习,而且积极要求上进了,通过努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如果说爱心是桅,那责任心就是帆。作为一名“9+3”班主任,刘老师用自己的责任心带领所带班级扬帆启航。
在工作中,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化他们。每天,他起得比学生早,催促他们起床、督促他们做早操;教育学生排队打饭,严格执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晚上,他睡得比学生晚,逐一宿舍清查有无晚归的学生。特别是在每年新生刚入学时,由于学生对一切还很陌生,所以小到清洁卫生打扫,大到集体活动,他都亲自过问指导。
因为责任,他经常深入班级、实训室查看学生学习情况,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考取相关等级证书,为优质就业打下基础;因为责任,他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双休日,给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补习文化知识。因为责任,他每次都对外出集中实习的学生千叮嘱,万嘱咐,经常询问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因为责任,他不断总结、探索管理方法,配合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促进“9+3”学生更快的成长。建立班级“9+3”学生周例会,充分发挥“校警联席”会议作用,将预防各种矛盾纠纷和意外事故放在重要地位。严格规范的学生请销假制度:学生请假必须实行“四限”、“双同意”、“预约”制度(“四限”是指:限时间、限人数、限事由、限次数。“双同意”是指:藏区“9+3”学生请假离校须由班主任和藏区驻校管理干部双方共同审批同意。“预约”是指:学生周一至周五原则上不请假离校,周末及节假日实行预约请假)。认真执行帮扶机制:教师与藏区“9+3”学生一帮一,内地优秀学生与藏区“9+3”学生一帮一、高年级藏区“9+3”学生与低年级的藏区“9+3”学生一帮一。他和帮扶教师具体做到:在生活上细致关心,思想上正面疏导,学习上因材施教,技能上严格要求,管理上一视同仁。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日渐深厚,藏区学生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馨。鼓励“9+3”学生参加自管小组,锻炼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带动和相互教育、自我教育作用。
【镜头四】学生眼中细心耐心的管理老师
作为学校“9+3”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刘老师深知“9+3”学生从小生活在人烟稀少的农牧区,陪伴他们的是大山,草原,蓝天和牛羊,所受的教育参差不齐,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与内地同学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他们纯洁善良,好奇心强,但是由于基础差、自制能力差、思维方式不一样,情绪管理能力弱,易产生自卑心理、狭隘情绪,简单直接甚至粗暴的解决问题方式,故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作为一名“9+3”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做他们的良师,更要做他们的益友。几年来,刘老师坚持每学期至少和每个“9+3”学生个别谈话一次,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建立豁达的情怀;坚持每月召开一次“9+3”学生会议,每周召开一次“9+3”学生自管小组会议,及时总结学生的表现情况,掌握学生的动态。通过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加强了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摒弃了一些不良习惯,让学生明确了人生目标,真心实意的为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在工作、生活中,刘老师会经常向学生们讲他的学习生活,讲他如何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讲他如何与人交流交心,讲他当学生时碰到棘手问题如何处理,讲他原来的就读学校与现在比有多大的不同,学习生活条件的差异,讲国家的惠民政策如何的好;讲他工作之后的理想与目标,讲他为人父后培育孩子的辛苦,让学生感受父母的恩情……这就是无声的教育。他用他的行动感染、引领、教育着学生,从而让“9+3”同学学会学习,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懂得只有民族统一,国家安定才有今天的学习机会和美好生活。
刘老师说:教育没有一蹴而就,也没有一劳永逸,只有不停的关注!是啊,教育需要细心和耐心。刘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深知“9+3”学生在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具有较大的反复性,所以他用滴水石穿的毅力和耐性,关注学生的表现,帮助他们的成长,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了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毅力。他针对每一个“9+3”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学生量身制定了发展层级目标,当学生实现了一个目标之后,予以及时的鼓励,使其体会成功,从而促其更加积极地去实现下一个目标,形成了良性循环。
刘老师的耐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的包容和谅解,还体现在平时坚持不懈的指导和帮助。由于有的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在转变的初始阶段,老师稍一松懈,他们马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马上又退回到原来的状态。对“9+3”学生的不良行为,刘老师从不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他总在第一时间消除学生的不良行为苗头,绝不任其发展下去,同时他还很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处理不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出事以愿违的事。在处理“9+3”学生的问题的时候,他秉承要人性化而不粗暴化,要情感化而不情绪化。“能智取绝不力敌”,巧妙的处理。
在学校同仁和刘老师的努力下,我校“9+3”工作平顺平稳,两地学生和谐共处,有28名“9+3”学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38名“9+3”学生光荣入伍,其中23名已退伍回州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干部,有31名“9+3”学生直接考取了甘孜州公务员和事业干部,有5“9+3”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学校连年被评为“9+3”工作先进集体。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刘川蛟老师以“爱为桅,责任为帆”,累并快乐着,用一路耕耘几多汗滴浇灌教苑之花,用“爱与责任为‘9+3’学生的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无悔的青春和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