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公告:
  · 全市实践创新工作推进会暨“4+2”特...   ·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总工会主...   · 拓展片区跨省域协同 促进社院高...   · 广安市召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   · 四川省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2024年...

调查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广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8-06-12 18:18:36   作者:原创    点击量:

乡村旅游,作为广安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变广安农村面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而且独特的作用。在去年中共十九大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代表团座谈时强调,“既要鼓励发展乡村农家乐,又要对乡村旅游作分析和预测,提前制定措施,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对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肯定和鼓励,又为我们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指明了方向,并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了忠告。

抚今思昔,未雨绸缪。尽管乡村旅游为广安“三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我们还需客观、冷静地深度分析和思考。广安乡村旅游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在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侧方面甚至出现了某些失误,不得不令人反思。粗略梳理,现就广安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作如下分析。


生态

生态是乡村旅游的生命。近二十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层出不穷的各种城市病却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活质量。比如,拥堵的交通,喧嚣的噪音,严重的雾霾,繁重的工作压力,快速的生活节奏,淡漠的邻里关系,等等。本着每一位国人骨子里深处的“世外桃源”情结和“乡愁”情怀,都市人梦寐以求,思念回归乡村的自然与宁静。

于是乎,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世外桃源”情结和“乡愁”情怀,强力推动着近几年来乡村旅游不断快速升温。

在过去,更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大背景下,乡村特别是城郊乡村,生态却成为了经济发展的牺牲品。农田荒芜,大山千疮百孔,河流层层污染,农家房屋乱搭乱建,煤矿、砂石运输对道路及周边环境的二次污染,泥浆铺地、粉尘满天……我们已看不到儿时乡野的一片片青山绿水。

广安要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在生态修复治理上下功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已成为实现广安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金科玉律。“现代不现代,重点看生态;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理所当然,我们应该尽早对全市的生态修复治理进行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

一则,通过农旅产业发展,让“空心村”的荒芜农田重新焕发生机,让大山、荒丘重新绿起来、美起来。无论是春天赏花、踏青,还是夏天遮荫、纳凉;也不论是秋天观叶、采果、割稻,还是冬天杀猪、宰羊、吃庖汤,让广安的一山一水、一坡一林、一田一湾、一湖一草,四季自然如画。

二则,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科学处理和农民生活习惯的文明引导,对沟渠、河道、水库、湖泊污染进行有效治理,让水清澈起来,鱼儿活泼、快乐起来,以提高乡居环境质量,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则,严格控制矿山的开采和货物运输的二次污染,注重自然生态的涵养保护,让地表水丰富起来,让原住民在一年四季能听到潺潺的山涧溪流声。

四则,将乡村建设纳入政府的科学策划、规划和设计,做到“一镇一产,一村一品,一宅一景”,打破“千村一面”的粗鄙格局。


文化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游客来到乡村,除了感受“养眼”的美丽风光,“洗肺”的清新空气,“静心”的优质生态外,更多是体验广安乡村的风土人情和农耕文化特色。江西婺源的“篁岭”、陕西咸阳的“袁家村”就是乡村文化旅游的成功典型。景区每年的游客量达数百万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我们广安的乡村旅游发展,不是不重视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更多是没有在广度和深度上下足功夫,或者浅尝辄止。比如,有文化展示,缺乏文化体验;有形式,没有内容;有概念,没有产品;有产品,没有形成产业链条,诸如此类。我们的文化挖掘,应该向“篁岭”、“袁家村”这些成功的经典学习,但是,我们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更需要根据我们广安的实际情况作深度挖掘、开发。广安作为川东、巴渝地区的典型代表,其实是有诸多深厚文化可以发掘的。例如,宕渠文化、巴人文化、红色文化、曲艺文化、婚嫁民俗、民间工艺、民居建筑、乡贤家风等等。

因此,只有将广安文化充分挖掘和发扬光大,才是广安乡村旅游的魂和根。广安每个乡村旅游点,或旅游带,或旅游片区,一定要做鲜明的文化主题定位,擦亮自己的文化特色和金字招牌,深度策划、研究如何编故事、讲故事——讲好自己的人文故事。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泛泛地提供吃饭、钓鱼、烤羊等初级产品和服务,那只能仅限于我们广安本地市场的小打小闹罢了,对成渝及其它大市场而言,严重缺少吸引力。没有吸引力,就不能引入客流产生深度、回头、高频率消费。当然,就谈不上做强、做大广安乡村旅游了。


差异

差异是乡村旅游的市场抓手。外国人调侃我们中国人,“中国人最大的本事就是‘山寨’”。当然,这是对中国人十分片面的认知。但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不能回避的“硬伤”。在乡村旅游上,表现尤为突出。近些年,全国人民流行观看乡村“花海”。整得乡村旅游就是“花海”旅游。你搞玫瑰园,我搞玫瑰花海;你建百亩荷塘,我建十里风荷;你做千亩油菜花,我做百里油菜花画廊。从而,让游客看到的乡村旅游景区,只是千篇一律的花和重复的景,或许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没有差异,缺乏特色和个性。久而久之,造成游客的审美疲劳,几经周折下来,大家都得偃旗息鼓。

还有个怪现象,就是乡村旅游照搬城市建设模式。比如,在乡村修建大广场、大牌坊、大草坪、大园林、大餐厅、大酒店、大型人工湖、大型游乐园等,搞什么所谓的“田园综合体”,把乡村旅游搞得像城市公园,又像是开发房地产,完全没有了乡村的自然“乡野味”。再者,旅游交通沿线的农宅作所谓的“穿衣戴帽”式的仿古风貌改造,弄得“千村一面”,一种格调,让游客哭笑不得。

游客到不同村落旅游,希望吸引自己眼球,抓住自己心灵的是别开生面的不同体验。不是“肯德基”式的一个式样、一种味道。乡村旅游发展,不能以“工业化”思维来考量。因为,工业讲究的是标准、规模和效率。而旅游产品开发的法则,重在“特色”二字,重在增加游客流量和消费。脱离这一法则,搞工业化模式的“乡村旅游”,那是对旅游本质的最大曲解。不但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让“三农”深受其害。一旦成势,后患无穷。

因而,我们广安发展乡村旅游,必须牢牢把握“差异化”准绳,在产业布局和产品开发上做“差异思维”,没有特色,我们要发掘、创造特色。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和复制,我们宁愿保护好生态,放弃投资开发,也不要劳民伤财。否则,不仅加重了地方财政的负担,更严重的是造成政府、业主与农民之间分歧与矛盾加深,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轻资产

轻资产是乡村旅游的筋骨。不少人对乡村旅游有误解,认为搞乡村旅游就应该修建很多固定设施,比如、游客中心、酒店、餐厅、办公楼、游乐园等,否则不像景区样。这种认识是不客观、不准确的。因为,固定设施的大量投入,就会加大投资风险。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都有一定的饱和度,接待量也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固定资产投入过度,必将导致资产回报率过低,严重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和良性发展。保障合理的现金流才是乡村旅游企业经营的王道。简单来讲,乡村旅游的年投资回报率不应该低于15%,否则,项目就很难成功。

还有不少投资者认为,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可以说明项目规模大,业主有实力,便于向银行融资贷款。这种认识甚为肤浅。因为,绝大部分乡村旅游用地是租赁性质,并非出让。没有合法手续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银行是没有兴趣的。加之,乡村旅游的资产和产品附加值普遍不高,银行更会嗤之以鼻。所以,做乡村旅游是一件苦活,要有“苦行僧”的心理准备,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推广上,而不是将大把大把的钱变成钢筋混凝土,造成资金的沉淀,得不偿失!

从我们广安现有的乡村旅游项目来看,或多或少存在固定资产投资过度的现象。比如,夸张的景区牌楼、游客中心,城市化的广场,大体量的餐厅,高规格的酒店,豪华的办公楼,等等。其实,这些钢筋混凝土堆砌物,游客根本没有兴趣。游客希望看到的是优美的环境、个性化的原生态建筑、独特的地方人文和充满浓浓“乡味”的人情关怀。也许,一座别致的茅草亭,一湾不起眼的池边芦苇、一间凌乱的手工作坊都是游客心中最美好的记忆!而不是景区建筑、家具、摆设有多么的“高大上”。

广安乡村旅游最大的资产是优美的环境、独特的广安人文特色、温暖的人情和良好的口碑。过多的固定资产投入,不但不会改善项目的经营,更多会加重企业负担。


融合

融合发展是乡村旅游的翅膀。产品的单一性和行业的局限性,会严重阻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我们广安需要实施“农业+旅游+N”模式的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可以将农业、旅游、文化、健康、体育、养老等产业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产业的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比如,不少城里中老年人已诟病都市生活,想在乡村每年居住一段时间,体验“乡居”度假旅游。那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一市场需要,设计这一类旅游度假产品。我们可以将乡村大量闲置的农宅,按照乡居和民宿度假的理念来进行改造,以达到理想的乡居度假旅游效果。这是实现多方共赢的好项目。其一,闲置的农宅盘活,当地农民有了资产性收入;其二,增添了度假产品,带动了游客“食、住、行、游、购、娱、闲、养”的综合消费,增加了经营收入;其三,都市游客住在乡村,既满足了“乡愁”心愿,又达到了健康养生度假的沉浸式体验旅游目的。

再比如,我们也可在乡村旅游中开发养老产品。优美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朴实的乡村人情是吸引城里人的强大武器。大量有条件的城市人,是十分乐意将自己的父母长辈安排在乡村欢度晚年的。如果我们在乡村养老产品开发上满足这一需要,并做好医疗、购物、田园种养、健康、休闲、文化娱乐等的产品配套,这是实现乡村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向休闲养老度假型转变的重要途径。而且开发此类产品,投入小、回报快、效益佳。一旦形成良好的品牌和口碑,很多游客都愿意把项目推介给自己身边的知己、好友,形成“抱团养老”,三五成群,将很快实现规模效应。

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产业融合的大发展。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战略方针,为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


小结

广安乡村旅游大有作为,要在产品的品质上下足功夫,既要有乡村的特别情怀,又要有工匠精神。

同时,我们还得讲究实际,不能搞 “花架子”。我们要对乡村旅游投资者做仔细的研究和考察,有的打着投资的幌子,其目的是套取国家“三农”项目资金,办不了事,也成不了事,伤了农民的心。作为小平家乡人,我们一定要有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工作干得扎实,乡村旅游才能走得更远。

此外,我们政府应该量力而行,除了积极做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外,一定要做好产业的顶层规划和设计,以及产品的创新引导。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投资乡村旅游产业,政府不搞大包大揽,重在搭建优质平台,筑巢引凤。同时,在六个区市县和四大园区中,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优势与特点,作差异布局,我们自己内部不能搞同质化市场竞争。

最后,我们可以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整合“三农”项目资金,将力量凝聚在产业带动这一刀刃上。通过农村的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带头人来引领、激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新动能,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就业、创业和兴业。通过乡村旅游产业来助推农民脱贫,实现“三农”持续的“造血”功能,而不仅限于“输血”式的公益性帮扶。

广安乡村旅游发展方兴未艾!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学习他人之长,又要总结自己的不足,找准方法,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开创广安乡村旅游事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华蓥市委统战部、民盟华蓥市支委)

上一篇:广安市推进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的探索与思考
下一篇:坚持统一战线 找到最大公约数 唱响“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同一首歌

置 顶 打 印】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14-2020 by www.gaty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03587号-2
主办单位:中共广安市委统战部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登陆本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