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暖湿润的川东广安,到高寒缺氧的川西凉山州,从海拔300多米的丘陵,到海拔3000多米的彝区……两年多来的风吹日晒,周勇晒得黝黑的脸上早已写满了自豪和担当。
周勇是邓小平故里管理局邓小平故居管理所副所长,今年39岁。2018年6月,他主动请缨奔赴凉山州昭觉县尼地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尼地乡是昭觉县海拔最高的乡镇,平均海拔3200米。刚到尼地乡时,周勇感受到内陆小城市的烟火气与大凉山的萧条贫困有着强烈反差,他知道在这片土地展开脱贫斗争的艰巨与光荣。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他不畏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迅速进入工作,不到两个月时间,用脚步丈量了幅员80余平方公里的尼地乡,走访了3村9社分散居住的所有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800余户,成为该乡综合帮扶工作队中第一个走遍尼地乡的人。
在尼地乡,除了经济价值低的土豆和圆根萝卜,许多农作物种不出来。因此,外出务工的人居多,但因文化低,收入微薄还不稳定,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儿童的大都过着紧巴的日子。
在周勇看来,尼地乡教育欠账太多,虽然孩子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免费的营养餐,也吸引不了部分孩子。部分家长也不重视教育,宁可让孩子在家呆着,也不让孩子上学。每到开学季,老师就和村干部一起到学龄儿童家里“要孩子”……
控辍保学是尼地乡脱贫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周勇认为,孩子们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希望。孩子们的汉语名字常会因音译造成与户口簿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他特意买了一个二手摩托车对信息有出入的孩子进行走访,力求准确无误地完成失辍学儿童数据录入,方便动态监管。
今年5月,洼里洛村的姑娘日火伍呷才上初一,就辍学了。掌握到这一情况,周勇立即找到村干部,一同去做动员工作。“我不想读书!你们走吧!”面对周勇的规劝,日火伍呷低头回答。她是个懂事的女孩,她的父母过年才回来一次,平时都是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她不想读书是因为想帮着爷爷奶奶干农活。
周勇给她算了笔经济账,让日火伍呷及她爷爷奶奶明白了读书才能真正为家里创收,改变贫穷的命运。尼地乡常年飘雪,人们常年都穿着羽绒服。周勇注意到女孩穿着T恤和衬衣,还帮她找了几身厚衣服。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日火伍呷重返校园。
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不只是日火伍呷,在尼地乡有近100个孩子在周勇及村干部的帮助下重回校园。读书有用论渐渐在尼地乡盛行,家长们终于肯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今年尼地乡第一次被昭觉县委政府评为2019-2020年度控辍保学先进单位。
为了让孩子们读好书,周勇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在宜坡署觉村、洼里洛村参与爱心辅导班活动;个人出资购买乒乓球桌两套、乒乓球拍6副、乒乓球40个捐赠给尼地乡中心校,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自掏腰包购买糖果、零食,奖励给主动洗脸洗手的儿童100余人次,并鼓励儿童带动家人一起行动,该乡移风易俗后效果明显。
“不辜负群众的信任,做好尼地乡脱贫攻坚工作,也是我父亲的心愿”。周勇哽咽地说,去年底,他父亲得了肺癌,当病情加重时却一直让家人瞒着他,导致他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是他心底永远的痛,“父亲特别支持理解我工作,帮助彝族同胞致富奔康,也将是我对父亲的告慰。”
(市委统战部民族工作科、广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