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有序出栏,粮食颗粒归仓,果蔬应季生长……川东大地气温渐凉,但秋风吹不灭的,是“三山两槽”之间,三农发展的热情与迎接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邻水县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咬定建成全省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县目标,全面打响乡村振兴大会战,持续抓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等各项工作,积极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邻水力量。
种粮产业有特色 “冷门”产业“再加热”
“我们邻水的‘土地托管+三次分红’运行模式曾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四川唯一典型案例全国推介。”无论说起多少次,邻水县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宏剑都是一脸骄傲。和其他地方一样,邻水乡村也曾经面临青壮年人群向城镇转移,粮食种植劳动力不足的困境。破局点在于“土地托管模式”。这是返乡创业者、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方智勇探索出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式。先由村集体公司把整村农田集中起来,然后与合作社签订“全程土地托管”合同。从签订土地托管合同的那一刻起,除田间灌溉水的提灌由村上统一安排专人负责外,农民就只等收获。合作社不仅要对从种到收全程负责,提供全部农资和全程机械化服务,还要负责农作物产量保底。村集体负责村民和合作社之间的利益协调,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产后的称重等工作,所产生的利润由村民、合作社、村集体三方按照3∶4∶3的比例分成。土地托管模式推行8年多,服务范围涉及邻水及周边4个镇14个村。累计为老百姓分红以及村集体分红分别超过200万元,合作社盈利超过300万元。榜样带动,返回邻水种地的年轻人开始多了起来。同为80后的张文平、张钱波兄弟俩与方智勇有些类似,在外地经营多年事业后,返回家乡种水稻、仔姜,慢慢发展至有能力给乡亲们提供社会化服务,当起了“田保姆”,为当地粮油生产提供高质量保障、为村里的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张钱波告诉笔者,随着邻水粮油产业不断创新,吸引了越来越多他们这样的新业主“加盟”。曾经被视为“冷门产业”的种粮,再次在“川东粮仓”“热”了起来。
经作产业有特色小果子成就“亿元村”
蜀乡之东,邻水县香甜的葡萄季节走进尾声。9月18日,在距离千亩避雨栽培葡萄园不远处的柑子镇缪氏葡萄庄园的鲜果包装车间,柑子镇菜垭村村民王全容大姐熟练地将一串新鲜翠绿的阳光玫瑰葡萄装袋打包。“10年前,我们菜垭村是不种葡萄的。我也没想到我能吃上一个月3000元的‘葡萄饭’。”王全容大姐一边向笔者诉说着葡萄产业发展给这里带来的变化,一边手上动作不断。2013年,四川缪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投资2.8亿元建成避雨栽培葡萄园3000亩。葡萄园采用“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以规模化经营取代散户种植。菜垭村以村集体的方式入股,年终按比例分红。缪氏公司雇佣当地村民到公司务工,公司负责给散户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技术专家冯泽波介绍,凭借优良品种,加上现代化、精细化管理和绿色生态种植技术,缪氏葡萄很快打响名气,在市场畅销。慢慢地,菜垭村葡萄产业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尝到葡萄种植带来的“甜”。10年过去,菜垭村不仅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还成为刚刚过去的邻水首届葡萄文化节开幕式举办地。这是当地以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切片。秋风四起,天气渐凉。邻水葡萄转眼下市,更负盛名的邻水脐橙已挂上枝头、不断汲取土地养分,等待着登上消费者的餐桌、传唱当地“脐橙之乡”美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统筹推进粮油、生猪、蔬菜等主导产业、脐橙等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建强农业产业链条,赋能助力乡村振兴!”赵宏剑语气中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