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嘉逸公司正式通过工信部道路机动车准入,有了国家一级摩托车准入资质,这也是目前四川省唯一一家拥有生产所有类型摩托车资质的企业。2023年9月,“邻水造”首款新能源摩托车在嘉逸公司生产车间正式下线,该公司也完成了从燃油摩托车到新能源摩托车的完美蜕变……
嘉逸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为何要“另辟蹊径”?让我们走进嘉逸公司,探寻企业转型升级背后的秘密。
“立”足自身优势 深耕新能源领域
已经实现了从燃油摩托车到新能源摩托车的成功转型,为什么不继续做大做强呢?”嘉逸公司董事长袁志友坦言:放眼全国,嘉逸公司在新能源摩托车领域并无明显优势。
“虽然我们目前实现了首款‘邻水造’新能源摩托车下线,但与雅迪等国内一线品牌相比,公司在很多方面还有差距。”袁志友解释道。这并不意味着嘉逸公司就会放弃参与新能源摩托车领域发展的机遇。“不放弃”的表现,首先是立足自身优势。作为一家以燃油摩托车整车销售、生产制造起家的企业,该公司生产的摩托车是东南亚、非洲、俄罗斯等地的畅销品,曾一度入选柬埔寨国宾护卫、城市警用摩托车。因此,只有继续做好产品和服务,方能继续远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国际市场,擦亮嘉逸公司品牌。
其次,是聚焦新能源领域找准新的切入点。“在国内摩托车企业产能过剩、市场内卷萎靡、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控和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2020年,我们把目光对准新能源三轮摩托车。”袁志友表示,经过数次调研、内部交流,大家认为相比两轮摩托车,选择聚焦新能源三轮车这个细分领域,公司的发展会更适合、更宽广。
为此,嘉逸公司坚定发展方向、研发新产品,制造真正绿色的新能源三轮车。
“破”除发展障碍 三年摸索出20多个专利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嘉逸公司深谙此道。2021年,该公司研发费用总额为200.8万元;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总额350万元;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达470万元。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嘉逸公司率先行动,瞄准绿色产业发展,依托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企业在新能源三轮车领域持续发展的务实举措。新能源三轮车的研发之路并不顺利。
“最难的就是缺乏外界的对标,没有参考和成熟的技术支撑。”袁志友说,以光能作为新能源三轮车自给自足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全新赛道,由于没有可供学习、参考的企业与产品,只能通过不断的试验去试错、摸索。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在车辆有限的空间里,利用光能发电的问题。”袁志友称,如何将发电和充电集合在一起,同时又能满足整体外观的设计需求,是公司核心技术团队15名研发人员3年时间里,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中迫切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经过艰难探索,嘉逸公司成功研发了便携式光伏电源、通信基站光伏供电系统、光伏水泵、分布式光伏电站等新能源产品,更是具备了各类新能源亮化路灯、MW级光伏电站的前期勘测、工程(产品)设计、设备集成、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等综合实力。
“目前,我们已经申请了20多个专利。未来,我们仍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袁志友解释,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要把一时创新转变成持续创新,“我们会继续向着更广阔的舞台迈进,立志做这个领域的拓荒者、开创者,为全球亿万家庭提供更好的绿色清洁能源、无限续航的运载与出行工具。”
“我们将像公司大楼上写的那样去做:‘积极布局中国高端装备制造升级,打造绿色新能源未来经济,拥抱全球智造工业文明!’”袁志友笑着说。
新质生产力是点燃“量增”的引擎,更是激活“质优”的密码。嘉逸公司面对新领域、新赛道带来的新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催生了嘉逸公司在发展方向上“破”与“立”的逻辑。这也正是邻水县坚持向“新”而行、以“质”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带来的结果,为建设富有邻水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