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技术突破 企业规模翻一番
"这就是我们最新的蒸发器产品,主要用于车载空调热量交换,相比上一代轻薄了20%。"位于邻水县的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科技中心高级总工程师杨道才指着公司产品展厅里的最新产品——7.2代平行流蒸发器。同之前的蒸发器放在一起比较,7.2代产品更薄,拿在手中也更轻。杨道才介绍到,仅是产品变轻薄这一项,一年就可以为企业节约原材料100吨,价值300余万元。厚度和重量减少,制冷效果反而有所提升。杨道才透露,公司所生产的最新蒸发器芯体单位重量换热能力已达到8W/g,换热能力和单位面积的换热量在同行业已是顶尖水平。
顶尖水平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加持"。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公司成立时便组建了研发团队,致力于汽车空调核心部件的设计和研发。"除已经研发出的7.2代平行流蒸发器外,团队还在继续研发其他新品。"该负责人说。
创新,也为企业打开发展新空间。新能源汽车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何管理好热量,是保证新能源汽车续航和安全的关键。
目前,该公司通过在前端散热模块及电池电机冷却系统等热管理技术领域进行针对性研究,已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并在市场取得不错业绩,"仅2023年,我们就售出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近2万套,产值达4千万元。"杨道才表示,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建立起了在国内新能源车用空调行业的领先优势,企业规模实现了翻一番。
强化“智改数转”助企提质增效
在广安高新区的四川湘邻科技有限公司焊接车间内,5套自动焊接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工人将汽车轮眉放入焊接工装,并设置好参数,自动焊接机器人便开始在空中转动臂轴,伸展到焊接点进行焊接,却没有“火花四溅”的场景。
“这是公司引进的自动焊接机器人。”公司焊接部部长李刚介绍,与传统人工焊接不同的是,这里的焊接工作均由机器人完成,并通过超声波焊接技术使焊接过程中没有“火花”,平时工人只需对机器进行操作、维护、保养,以及上下料等工作。
“智能制造是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策略,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等多种方式,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强化企业竞争优势。”该公司总经理徐鸿透露,此前该公司主要从事汽车保险杠注塑生产及表面涂装加工。
近几年,随着业务的做大,公司成为国内一些知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商。“虽然获得了订单,但也对我们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在焊接工序中,要求每个焊点都要大于50牛米的拉力,如果使用人工焊接,产品一致性和产能都很难满足交付要求。”李刚说。因此,该公司迅速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大力引进各类自动化汽车配件生产设备。
“我们投入的7套机器人工作站,每日产量达到1500套轮眉和400余套前机盖。”徐鸿说,今后还将把年产值的2%用于技术研发以及设备改造,持续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截至目前,邻水全县40余户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拥有国家实验室1个、省级科技孵化器1个、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1个,为跃升制造能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