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邻水县结合实际,积极引导返乡下乡创业人员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全力推进融合新业态、引育“新农人”工作,鼓励“新农人”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建功立业,稳步推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培育成型,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在生机盎然的田野上,这些“新农人”开得了新机器、玩得了新技术,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坚力量。
新理念赋能果蔬销路宽
6月27日上午,邻水县柑子镇磨盘村的邻水县好园丁农业家庭农场蔬菜种植大棚里,农场负责人贺星雇请的村民正忙着采摘蔬果:西红柿、黄瓜、青椒……刚摘下来的新鲜蔬果立即分拣装箱装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邻水县城。
1989年出生的贺星是土生土长的柑子镇人。自七年前返乡创业,一头扎进种菜的事业里,她已经从一个地地道道的“打工妹”,成长为精通设施蔬果种植和电商销售的“新农民”。
创业之初,为解决销路问题,贺星和销售人员奔走于各个社区、商超和企事业单位,实行会员制销售,推广绿色蔬菜瓜果。
为了加强学习,贺星每天关注新闻报道,及时了解党和国家有关“三农”问题的方针政策。同时,她订阅了农技书籍,坚持记笔记、摘要点,并和实践有效结合。她摸准了市场供需关系,突出特色,创新销售,避免了传统蔬菜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的问题,直接提升了经济效益。好园丁农业家庭农场生产的果蔬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农产品。
确保蔬果品质,贺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虚心求教,聘请技术员、农业专家走进农场。农场2020年获评县级示范场、2021年获评市级示范场、2021年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先进单位。
“会员制销售其实就是社区团购的雏形。后来电商销售、社区团购兴起后,我们迅速跟上形势,大力发展社区团购这种新零售模式。”贺星说,通过物资供应统一化、种植流程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等措施,促进蔬果产业规范化发展,她家的农产品线上销量也不断攀升。
目前,邻水县好园丁农业家庭农场累计投入100余万元,建起蔬菜种植80亩(其中蔬菜种植大棚26个,育苗棚2个,剩余扩展棚若干),蓝莓20亩,鱼塘3.5亩,年产出18万公斤优质果蔬,年产值已达80余万元,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学会科学种植蔬果,提高收入。贺星也先后被评为邻水县乡村植保员、邻水县2021年巾帼建功标兵。
在贺星看来,“新农民”要将新理念融入农业发展的新实践。下一步,她计划引进高价值新品种,按试验、示范、推广三步走,逐步形成四季生产、周年供应、长短结合的保供增效新格局。同时,与三产融合发展,美化园区的基础设施,通过采摘、团购、团建等方式,增强客户的认同感,创建自己的品牌,助力村民增收、产业兴旺。
返乡富乡邻 促成新发展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走进位于黎家镇金竹坪村的邻水县满山绿养殖专业合作社果树种植基地,只见满山坡的李子树郁郁葱葱,红黄相间的五月脆李挂满枝头。基地一旁,沿山势而建的森林木屋整齐排列,一幅山水相依、产业兴旺的夏日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
据基地业主兰佳明介绍,该基地除了五月脆李进入采摘期外,清脆李、蜂糖李等李子树也将陆续成熟上市。由于地形地势的原因,这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夏天不会太热,成了川渝游客消暑、采摘游的热门打卡地。今年57岁的兰佳明是土生土长的金竹坪村人。他年轻时外出打工,2017年底返乡创业,建立满山绿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开发荒山、种植果蔬产业、发展生态养殖,探索农业旅游观光,成为村里发展休闲农业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见证了村里由落后村到“明星村”的蝶变。创业之初,兰佳明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李子、林下菌等高山农产品,大规模开展生态草鹅、跑山鸡、冷水鱼、蜜蜂等生态养殖,并完善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清新的生态环境、优质的高山农产品,让慕名而来的川渝两地游客越来越多。如何保持乡村游的长盛不衰?依托农旅融合产业、增强游客体验感就成了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的不二选择。从2022年起,基地适时建立起农副产品展示中心,开展小鸡小树“认养活动”,在拓宽当地农产品销路的同时,以生态旅游模式给予游客良好的体验感。 “基地的种植板块,已经挂果成熟的果园有1600余亩,养殖板块,已经实现年出栏鸡鸭鹅六七万只。”兰佳明介绍,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基地已吸纳200余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每年实现村民就业5000余人次,向村民分红10万余元,村民通过土地租金、股金、务工等多项收入,人均增收超过15000元,如今,合作社已实现1800亩四季生态水果、600亩林下菌(松茸)的种植规模,打造了42种农家山货品牌,每年举办高山脆红李采摘节、棕阁山乡村音乐诗会等节庆活动,这里俨然已成为周边市民乡村游、休闲游的热门打卡地。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在邻水县,以贺星、兰佳明为代表的一大批高素质农民返乡创业带回了先进理念和广阔视野,耕耘在乡村振兴希望的田野上,为乡村发展、城乡融合注入了新的活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