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多党合作
  • 民族宗教
  • 非公经济
  • 党外知识分子
  •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 港澳台侨
  • 自身建设
  • 同心·廉安
2025年05月24日 13:10:12 星期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港澳台侨
自身建设
同心·廉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各地统战工作

>

邻水县

乡村“蝶变”满目新 振兴步履铿锵行

来源:阅读:0发布时间:2023-11-30

行走在邻水县广袤的农村大地,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然一新,一条条宽阔的公路蜿蜒于绿水青山间,一项项产业欣欣向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今年以来,邻水县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以乡村振兴为统揽,产村相融为路径,园区创建为抓手,产业发展为支撑,全面打响乡村振兴大会战,持续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农村改革等各项工作,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完善基础支撑壮大特色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头连着农村的发展,一头连着群众的幸福生活。

11月26日,记者在复盛镇宝谷山脐橙园看到,漫山遍野的果园里,一个个色泽金黄、个头饱满的脐橙挂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果农们穿梭于果林之中,正在对脐橙进行采摘前的最后管护。

“现在脐橙已基本成熟,下个月将组织人员采摘脐橙。”复盛镇宝谷山脐橙园业主王跃贤告诉记者,该园种植的爱媛38号已全部销完,随着脐橙的成熟,订单也纷至沓来,预计今年会有可观收益。

“最近园里果子熟了,我每天都要过来上班,一天60元钱,还能照顾家里,挣钱和生活两不误。”产业效益可观也意味着务工村民收入的稳定,在该脐橙园务工的村民冯群兰高兴地说道。

复盛镇宝谷山脐橙园只是邻水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以来,邻水县着力夯实农业基础,全面筑牢乡村振兴发展根基,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聚焦“31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粮油、生猪、蔬菜”3大主导产业、“脐橙”1大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种业、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3大先导型支撑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实施邻水脐橙提质增效和分类改造,全面推进“一县一特色”脐橙产业发展,邻水脐橙品牌价值达22.39亿元,实现特色产业持续发展。

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更是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

2023年,邻水县实施新建2.3万亩和改造提升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2.01万亩。科学编制了邻水县20万亩优质粮油产业基地“1+5”规划。围绕粮油、蔬菜、柑橘等主导产业,规划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成功创建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8个,“五良”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面积3000余亩,建成水肥一体、智慧农业设施30余处。

同时,大力实施“五网”畅通工程,实现高标准农田和宜机化作业全覆盖,新建袁市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全县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70%以上,加快构建“一村一库”现代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冷藏保鲜率达100%、烘干率达89.56%。实施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三年行动,新建和修复农村机电提灌站35座,完成万秀桥水库中型灌区渠系改造,新(改)建治理渠道42.2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提高1.37万亩以上。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振兴。”邻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宏剑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推进粮油、生猪、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脐橙全产业链高水平发展,激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产业良性发展。

提升人居环境扮靓乡村颜值

清澈河流淙淙流淌,整洁道路穿村而过,民居焕然一新,小花园、小菜园扮靓房屋……走进丰禾镇鱼鳞滩村,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

“环境好,村庄漂亮,我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舒服,生活越过越安逸了。”村民陈德友说。

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鱼鳞滩村正是邻水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环境是底色。近年来,邻水县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美丽乡村项目等,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积极开展“清洁户”“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

目前,该县已累计完成美丽乡村建设301个;新改造550户农村厕所,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全县镇级污水处理厂(站)实现全覆盖,建成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16个,“户集、村收、镇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农膜回收率达84%,森林覆盖率达36.2%。

与此同时,该县构建起“1+3+N”乡村治理体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积极开展乡风文明“一榜两评”专项活动,制定《邻水县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实施方案》,大力推进“七清一提升”乡村整洁行动,推行乡风文明院落长制,全覆盖开展环境卫生和文明家庭评比,完善移风易俗约束措施和奖惩机制,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如今,农民思想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农户室内室外“脏乱差”问题基本消除,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

“以前农户两三天收拾一次屋子,现在早晨起来就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丰禾镇鱼鳞滩村党支部书记钱元忠说,人居环境整治不仅美了乡村,而且村民的思想和卫生习惯也在悄悄转变,潜移默化地让村民认识到好环境、好风景可以带来好生活,人居环境整治成了村民的自觉行动。

“聚力乡风文明是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要求。”赵宏剑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农村垃圾治理、农村“厕污共治”、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不断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把乡风文明理念融入乡村振兴中,以乡风文明促规范提升、用乡风文明谋幸福跨越,全力打造内外兼修的美丽村庄,着力提升乡村魅力颜值,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人才支撑焕发乡村活力

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产业要靠人才来干,文化要靠人才来兴,生态要靠人才来美,组织要靠人才来强。

近年来,邻水县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工作运行机制,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瞄准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加大回引力度,通过乡情纽带、亲情感召,回引一批有资金、有见识、有技术的人才返乡创业,并积极探索推行“县引企用,双向进入”引才机制,为县内工业、农业重点企业引进紧缺专业人才,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邻水的人才引进政策既给了我一个发挥专业所学的平台,又给了我一个稳定的编制保障。”通过邻水县“县引企用”政策来到柑子镇缪氏庄园从事葡萄种植技术研究工作的刘金秋坦言,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投身于家乡事业的发展中,让她倍感充实,她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人才得以引进,可又该如何育才、用才呢?

为全面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邻水印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工作要点》《邻水县2023年人才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等,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人才工作总体布局,在评先评优方面向基层倾斜。

新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以农业产业规划、农业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发一批精品培训课程,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式培养、套餐式培训,为农企定向培养农技人才。

配齐配强“一办、一站、一中心”工作力量,明确镇乡村振兴办不少于3名工作人员,分别落实畜牧兽医站、农业服务中心事业编制140名、362名,调整充实邻水县农业技术服务专家组,组建粮油组、经果组、经作组、养殖组4组专家共计26人。

一项项引才、育才、用才措施,是邻水县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内生动力的务实举措。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赵宏剑表示,将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业务骨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民企业家,努力营造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干的良好环境,锻造一支留得住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乡村“蝶变”满目新,振兴步履铿锵行。

近年来,邻水县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全面打响乡村振兴大会战,先后获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个、“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2个、示范村22个,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脐橙、粮油)2个,获评市级乡村振兴先进县,柑子镇菜垭村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缪氏庄园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三次分红”运行模式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四川唯一典型案例全国推介。2023年前三季度,全县一产业增加值达41.2亿元、同比增长3.9%,全县一产业农林牧渔总产值达69.5亿元、同比增长3.9%;2023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02元、同比增长6.9%。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如今,放眼邻水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 上一篇:

    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

    凝聚“新”力量 担当“新”作为 ——邻水宏帆广场商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成立
友情链接

中央机关网站

国家民委门户网站

中国光彩事业网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国人大网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央网信办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省级机关网站

四川省工商联

农工党四川省委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

民进四川省委

民建四川省委

民革四川省委

民盟四川省委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网站

四川省人民政府

各地统战系统网站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

中共巴中市委统战部

中共绵阳市委统战部

中共南充市委统战部

民盟广安市委

民建广安市委

其他网站

安辑廉线

广安市委党校

广安在线

广安市人民政府

四川日报网

人民网

广安市工商联

广安文明网

Copyright@2014-2020 by www.gaty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03587号-2

主办单位:中共广安市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 瑞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