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今年以来,邻水县把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引育力度、搭建作用发挥平台、强化激励保障机制,着力激发人才活力,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产才融合 为乡村振兴强“引擎”
“之后要随时注意这些油菜的生长情况,注意记录反馈。”11月29日,在邻水县城北镇小鱼滩村,四川黍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蒋飞在地里查看新品种油菜的种植情况。

“这批油菜是西南大学研发的新品种,我们正在做它们的试种和示范推广工作。”据蒋飞介绍,该公司于今年8月正式成立,是一家集粮油育种、水溶肥研发、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
“我们公司目前致力于培育优质水稻和油菜品种,以及高效水溶肥技术推广。”蒋飞表示,自成立以来,公司便采用最新的数字农业技术和数据分析,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智能农业解决方案。
然而,这个谈起现代农业头头是道的蒋飞,大学所学专业其实是与农业毫不相干的汉语言文学。
“我对农业的兴趣来源于毕业后的工作经历。”蒋飞告诉记者,毕业之后,自己便入职了一家现代化的农业企业,六年半的耳濡目染,让他积累下了充足的农业知识,也为他创立现代农业企业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
“最终决定选址在这里的原因是这里水源充足、场地宽广,能满足公司日常生产用水需求以及实验室、办公室等场地的建设需求。其次,邻水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扶持和帮助非常多,非常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就这样,蒋飞怀揣梦想来到邻水,借助乡村振兴发展的东风和人才政策的扶持,在邻水县城北镇成立了这家现代农业企业。
“我们致力于将未来的农业变为现实。”蒋飞表示,目前,公司已与西南大学达成深度合作,双向深度参与,共同开展油菜品种的研发。
“这家企业与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技术资源和智力支持,帮助我们不断探索农业科技的前沿。”提及这家今年刚成立的农业企业,邻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宏剑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人才为本。
事实上,蒋飞并不是邻水县仅有的农业产业方面的人才。
还有满怀梦想回乡创业,在柑子镇岩屋村发展蓝莓产业的“85后”青年人才贺星。放弃北京的工作返乡创业,在三古镇草子村成立现代化种养循环养猪场,开启自动化生猪养殖的徐陈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邻水县共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165人,培育高素质农民307人,并积极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指导扶持、技能培训,以实际行动提升就业创业带动能力,服务群众增收。
才尽其用 为乡村振兴增“动能”
“我目前在邻水县农业农村局工作,现在是试用期锻炼阶段。”邻水县农业农村局经果技术推广所事业干部方红艳,正是邻水县于2023年引入的涉农专业高层次人才之一。

据介绍,方红艳于2022年自四川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在校期间,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正是方红艳的研究方向。
“我现在的工作对我来说是专业对口的,非常期待试用期结束后的工作内容,希望能够运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邻水县经果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尽绵薄之力,助邻水县乡村振兴工作一臂之力。”方红艳说道。
像方红艳这样的涉农专业高层次人才,今年,邻水县还引进了3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今年以来,邻水县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人才工作总体布局,建立了在外人才信息库,健全信息共享、联引联动机制,持续推动组织建设、队伍提能、产业振兴等全面提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除此之外,邻水县还开展了“智兴天府”专家行“厅县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邀请27名国省级顶尖专家,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座谈会等形式为基层“把脉问诊、开方抓药”。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专家服务团共计开展线上、线下服务38次,开展技术指导21次,座谈交流18次,解决问题53条,提出意见建议99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进一步保障邻水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邻水县还以农业产业规划、农业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邻水县职业中学“联动”,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企”人才培养模式,开设涉农人才订单班,共同开发一批精品培训课程,实施订单式培养、套餐式培训。
“我们目前开设了园艺技术等涉农专业,并结合全县农业发展的需求制定了课程,为各大农企定向培养农技人才。”邻水县职业中学副校长刘川蛟表示。
千秋大业,贵在用人。累累硕果只是邻水县用好“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开始。
“接下来,我们将加强队伍建设,铸造服务三农铁军。大力培养‘一懂两爱’三农干部队伍,培养一批业务骨干,深入基层一线实践淬炼,提升综合素养。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民企业家,锻造一支留得住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邻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宏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