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多党合作
  • 民族宗教
  • 非公经济
  • 党外知识分子
  •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 港澳台侨
  • 自身建设
  • 同心·廉安
2025年07月16日 01:15:04 星期三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首页
多党合作
民族宗教
非公经济
党外知识分子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港澳台侨
自身建设
同心·廉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研究

重视协同发展 融入成渝产业圈 做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来源:阅读:0发布时间:2023-09-26

习近平同志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各项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成渝推到合作共赢的新起点,实质是强化成渝两大中心城市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

近年来,成渝两地立足比较优势,坚持补链成群、相互配套,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夯实了产业基础。广安作为四川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应抢抓历史机遇,深化成渝产业协同合作,融入成渝产业圈,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做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从成渝产业发展看,成渝产业协同主要局限于这两大中心城市与周边次级城市之间的合作,成渝地区之间其他多数城市没有什么比较优势,产业同质化严重,产业分散、品牌不大,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成渝两地及其他城市始终是产业竞争大于合作,产业竞争并将长期存在。我们必须摈弃传统的“零和博弈”竞争思维,树立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共同呼吁国家层面推进产业顶层设计,指导做好成渝地区及其他包括广安在内的城市产业规划,享受国家级新区政策,增强产业规划和政策的协同性,发挥产业极核功能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沿海地区和成渝两大中心城市产业向广安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梯度转移、转型升级。

融入成渝产业圈,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引导产业梯次合理布局、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尤为重要。我们要在成都“东进”重庆“向西”,合力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之际,严格按照广安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明确的产业承接重点,充分利用广安经济开发区、沿渠江产业发展带、渝广交界产业合作发展带的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以“东西共建,西西共建”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加快布局发展、补齐补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现代农业、资源开发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链,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将广安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打造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

广安也是四川唯一川渝合作示范区,要融入成渝产业圈,做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抓发展,要高度重视协同发展,主动与成都、重庆及周边市州共同争取国家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在广安优先布局,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布局,共同提升区域整体形象,共同扩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王久龙,系中共广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


  • 上一篇:

    推动国有企业统战工作 在“拼经济、搞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下一篇:

    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一体化关键
友情链接

中央机关网站

国家民委门户网站

中国光彩事业网

全国政协办公厅

中国人大网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央网信办有害信息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省级机关网站

四川省工商联

农工党四川省委

九三学社四川省委

民进四川省委

民建四川省委

民革四川省委

民盟四川省委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网站

四川省人民政府

各地统战系统网站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

中共巴中市委统战部

中共绵阳市委统战部

中共南充市委统战部

民盟广安市委

民建广安市委

其他网站

安辑廉线

广安市委党校

广安在线

广安市人民政府

四川日报网

人民网

广安市工商联

广安文明网

Copyright@2014-2020 by www.gaty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5003587号-2

主办单位:中共广安市委统战部 技术支持: 瑞秀科技